幾十萬年前,早期人類學會隨身攜帶棍棒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掠食者和對手的侵害。後來,他們學會了將它綁在身上隨身攜帶,解放了雙手,隨時可以在需要時使用。
那也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穿戴安全設備。從那時起,人類、安全威脅和對策一直在演變。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穿戴設備。圖片由Max Pixel提供。
今天的可穿戴設備有多種形式,大多數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包括出於安全目的。讓我們仔細看看懷錶、手錶、眼鏡、鑰匙扣、吊墜和腰帶工具等可穿戴設備的歷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Hideez Key的發展。
可穿戴設備的演變
其中最早使用最廣泛的可穿戴設備是中世紀發明的懷錶。在此之前,便攜式手錶基本上是用手或掛在脖子上的鏈條隨身攜帶的圓柱體。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叫做 Nürnberger Ei 或“紐倫堡蛋”,由總部位於德國紐倫堡的鐘錶匠 Peter Henlein 製造。
紐倫堡彩蛋據稱由彼得·亨萊因 (Peter Henlein) 於 1550 年左右創造,儘管他對這一確切裝置的作者身份仍存在科學爭議。當時的中國是嘉靖皇帝統治下的農業國家,每一個鐘錶都是由亨萊因和他在紐倫堡的學徒親手製造的,這使得這些裝置數量有限且價格昂貴。由紐倫堡日耳曼國家博物館提供。照片由維基百科用戶 Pirkheimer 提供。
最初,主要客戶是寺院的僧侶,他們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敲響鐘樓的鐘聲。繼修道院之後,懷錶進入了歐洲君主的宮廷。外行人將自己定位於城市行政大樓的鐘樓或固定時鐘的鐘聲。
出於實際原因,手錶被放在口袋裡。古代懷錶的機械裝置很脆弱,容易因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而腐爛。在十七世紀初,引入了玻璃蓋以保護錶盤免受濕氣和灰塵的影響。十九世紀初,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推出了“阿爾伯特鏈”,旨在使用夾子將懷錶固定在夾克上。
獵人案例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還興起了獵人錶殼。這種類型的懷錶在錶盤頂部有一個金屬蓋。 Demi-hunter 也有一個金屬蓋子。然而,它的中央有一個圓孔,露出指針,以便觀看者無需真正打開蓋子就能快速猜出大概時間。
帶有半獵人錶殼的懷錶也被稱為“demi savonnette”,因為錶殼類似於肥皂條,“savon”在法語中意為“肥皂”。圖片由蓋蒂保護研究所提供。
送給拿破崙妹妹的禮物
手錶。第一批手錶出現在十六世紀的歐洲貴族中,最初只是女士佩戴的首飾。從建設性的角度來看,它們是掛在錶帶或花邊上的懷錶,通常裝飾有寶石和金屬。
Marie Annonciade Caroline Murat(娘家姓波拿巴)(1782-1839 年)是拿破崙·波拿巴的妹妹,也是被認為是最早的手錶之一的擁有者。該裝置由瑞士鐘錶學家 Abraham-Louis Breguet 設計,他是現在被稱為 Breguet 的公司的創始人。 寶璣Murat 手錶的現代複製品照片。
然而,在十九世紀,大砲和蒸汽機的發展帶來了對更實用型腕錶的需求。軍官們需要它們來協調攻擊的時間,這樣部隊就不會受到友軍炮火的影響,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軍官在戰鬥中的注意力。
解決該問題的第一個方法是“戰壕表”。它是懷錶和後來成為手錶的組合。通常,Trench 手錶有一個雙層錶殼來保護時鐘裝置和一個安裝皮革錶帶的安裝凸耳。軍官可以將他們的戰壕手錶放在口袋里和手腕上。有趣的是,瑞士鐘錶製造商芝柏 (Girard-Perregaux) 於 1880 年開始為德國海軍製造此類手錶。
維基百科用戶謝爾蓋·古特尼科夫(Sergei Gutnikov)的一張照片,展示了他個人收藏的一款風衣手錶。
布爾戰爭和 Kickstarter
大約在同一時間,在 19 世紀後期,英國正在全球範圍內發動殖民戰爭。 1893 年,倫敦的 Garstin 公司為一項“手錶腕帶”設計申請了專利。 1898 年,Mappin & Webb 推出了其標誌性的“Campaign Watch”腕帶款式。所有這些產品都是基於他們的軍事版本在第一次佈爾戰爭中對南非的成功以及英國在緬甸和蘇丹的成功戰役中取得的成功。額外的病例慢慢消失了。然而,大多數型號都配備了由鐳製成的夜光錶盤。
Mappin & Webb 的“Campaign Watch”廣告。圖片由維基百科用戶 Noodleki 提供。
在 50 年代,引入了電子機制的手錶,然後在 60 年代,鐘面變成了數字。跳到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讓我們回到 2012 年,當時 Pebble 通過 Kickstarter 活動籌集了 1030 萬美元,用於生產第一款商業智能手錶,即手腕上的電腦。然而,自 19 世紀以來,手錶的外形基本保持不變,因為它是最實用和方便的。
鵝卵石手錶。照片由維基百科用戶 Frmorrison 提供。
維京劍和大太刀有什麼共同點?
人類在公元前 1700-1500 年的某個時候發明了劍。值得注意的是,劍攜帶起來很重,所以劍鞘出現了。有了劍鞘,一名武者迅速將長劍固定在腰間。但是,如果有必要,他們有能力快速拔出武器。刀鞘也用作劍的外殼,保護它的鋒利。它不需要解開帶子,例如那些通常將劍系在腰帶上的帶子。
由Flickr 用戶 One lucky guy重建和拍攝的 13 世紀集成刀鞘腰帶。
日本的大太刀是一個明顯的例外。這種劍太長,不能掛在腰上,所以武士們通常用特製的刀鞘背在背上。
背負大太刀的武士日吉丸。 Taiso Yoshitoshi(1839-1892)的繪畫。複製自『美談武者八景 箭矢の落雁』
淘金熱和牛仔褲
時過境遷,火器火砲讓刀劍刀鞘在戰場上顯得格格不入。然而,1848 年在內華達山脈發現了黃金。由此引發的淘金熱持續了十年,將數十萬探礦者帶到了加利福尼亞。熱潮結束後,其中許多人開始尋找木匠、建築工人和其他體力勞動者等普通工作。
其中有出生於拉脫維亞的裁縫雅各布·W·戴維斯 (Jacob W. Davis)。一位客戶要求戴維斯為她做樵夫的丈夫製作耐用的褲子。戴維斯使用牛仔棉和銅鉚釘。這條褲子很受歡迎,尤其是對鐵路工人來說。一段時間後,戴維斯與列維施特勞斯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萊維是奧地利移民,在淘金熱時期靠賣各種干貨發家致富。合作的成果是牛仔褲的發明。
授予 Levi Strauss & Co 的 Jacob W. Davis的美國專利號 139121中的插圖。
牛仔褲徹底改變了腰部,成為適合攜帶可穿戴設備的地方。由於經久耐用,它們留出了放置各種工具的空間:從斧頭或錘子到鉛筆或捲尺。這意味著工具總是在方便的距離。更好的是,它沒有對褲子的面料造成損壞。
超越牛仔褲:隨身聽一代
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末,電子產品的小型化使第一批電子設備接近人體。當然,他們的主要位置是腰帶——那一代人的象徵。最先到達的是便攜式收音機和盒式磁帶播放器。 1979 年,索尼推出標誌性的隨身聽。
Sony Walkman WM-2 配有皮帶夾和獨立電池盒。圖片由維基百科用戶 Esa Sorjonen 提供。
索尼使用了一個古老但很好的概念:與競爭產品不同,該設備本身沒有附帶難看的夾子。相反,它的皮帶夾固定在支架上。取出設備、更換盒帶然後將播放器放回支架變得很容易。持有人還保護球員免受外界影響。
Hideez Key 3 的靈感來源
在創建 Hideez Key 3 時,我們再次從鑰匙扣外形開始,自 RSA 推出其最暢銷的 SecurID 以來,它已成為網絡安全行業的事實標準。
雖然方便且易於推向市場,但鑰匙扣的外形也有其缺點。例如,Apple Watch 的手腕檢測功能將可穿戴設備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手腕檢測目前對於遙控鑰匙設備來說太複雜了。光傳感器必須與皮膚永久接觸,以確保設備仍在其所有者的手腕上。
Apple Watch 通過其“手腕檢測”功能為設備安全帶來了重大變化。圖片來自Pixabay
鑰匙扣的另一個缺點是它傳統上是附在鑰匙鏈上的。有幾種可能的情況,人們可能希望將他們的密鑰放在遠離他們的 PC 的地方。對於一些人來說,將它們放在他們家的門邊是很常見的,這樣他們就不會忘記它們 - 或者甚至放在鎖內以便他們可以快速打開它。通過將鑰匙鏈系在鑰匙上,將它們一起使用並不總是很方便。每次需要設備確認或其他操作時,用戶都必須找到他們的密鑰來執行它。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我們決定將 Hideez Key 3 放入腕帶盒中。已經有許多流行的腕帶式技術硬件設備,包括 Fitbits、小米手環等等。